如果有時間,每晚睡前的個別陪伴是我一定不會輕易放過的。陪伴時,大多是關了燈幫孩子們按摩,邊聊聊想法或是心情。這樣的睡前陪伴,看似溫和,卻也有兩次反而引起不快的經驗。
原生家庭對親子互動的潛影響
其中一次,詳細對話我倒是忘了,但引發主因來自於兒子對我的一句不信任的話語。長久以來的不被信任感,那心底深處的委屈,就因為那句話勾引出來。結果睡前,我跟兒子都生氣。也是從那次開始,我決定,即使生氣,也要好好道晚安。因為,事實上,那樣的結果,本來就不影響我對孩子的愛,我不願意讓他誤解。
還有一次,某晚陪睡時,我正想分享當天的趣事,才一開口就被兒子斷然拒絕,心馬上冷了一大半,讓我覺得自己不被重視,心情變得不好,最後因為情緒而把簡單的互動變得很複雜。幾天後,當我向兒子詢問「那天晚上,你不太想跟我聊?」他才說出單純到令我幾乎要跌落椅子的答案「我只是很想睡覺,不太想理人,你想太多了」。
這兩次的互動讓我思考幾近半年,發現人與人的互動,本來就是單純的,使互動加入多項變數的,其實是,成就人的所有經歷。成長過程中,某些經歷讓人累積某些情緒,某些經歷讓人累積某些信念,某些經歷也讓人累積某些委屈。
昨天下午,趁著太陽露出頭,我們全家出門去戶外打球。一直放在後車廂的籃球,兒子已經好一陣子沒碰,出門前直說著要打氣。上了車,路上,爸爸問,「球針帶了嗎」,兒子說「沒」,我說「被我收到櫃子裡了」。接下來,爸爸說出了幾乎是所有的父母會在孩子沒把事情做好時,會撂下的一段話。
「我小時候,所有東西都會自己收得好好的。從來沒想過要請爸媽幫甚麼忙。哪像你,連個球針都收不好。」想想,我家爸爸的這一段話聽起來頗有道理,但想來就是有點怪。我覺得,話裡一定隱含些甚麼。
晚上臨睡前,問起了先生小時候的狀況,才知道,我的公婆當年為了解決債務,根本無暇細心照顧孩子,孩子一有不順大人心意的舉動或是招來麻煩,他們免不了就是一頓嚴厲的打罵。這樣的情況下,任何人都會把皮繃緊一點,把自己顧好,以免犯錯。
原來他是有委屈的。

教養孩子的「期望值」參照自身的經歷?
「我小時候都知道要把自己照顧得好好的,也不敢跟父母要求,還不是長得好好的,為什麼我的孩子需要時時被照料?」
「那就當是自己小時候,多疼一下呢?」
「那不就會寵壞孩子了?萬一長大每件事都要賴著我們,怎麼辦?」
我想起了,剛得知懷孕時,就決定好要用被教養的方式養育孩子的自己,以及初養育孩子時的自己。
那時的我,非常相信,父母一路這麼把我養大,而我沒有作奸犯科,能找份工作養活自己也不錯。那麼,我的孩子只要照著這方式養育,再追加自己以為人生中所缺少的部分,一定能養出比我更好的孩子來。
也就是說,我相信,成就我的這套「標準」是教養自己孩子的「最低標準」,對待孩子的標準只能再往上加,不能放得比我更鬆。因為,我對自己的現狀並沒那麼滿意,對自己也沒那麼有自信,有時看著朋友們比我還要優秀,甚至還會在心裡抱怨,直想著,如果當年我的父母能做些讓我更好的事該有多好。
對教養的恐懼來自成長過程的委屈
或許就因為這樣,一旦要比自己的父母更溫柔、更接納孩子的不足時,滿心只擔憂萬一標準降低了,孩子將來會比我還不如。如果再把那時媒體常說的「讓孩子贏在起跑點上」「把握大腦發育的黃金期」放在心上,內心裡的恐懼更是一股腦兒地湧上來,使人一點也不敢放鬆。
缺乏自信,讓我時時警醒,讓我時時看著外在的標準。全然忘了要認真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什麼,更無法相信,不時時看管住孩子,不趁稍微有點偏差時,就導正回來的話,孩子真的會長得好好的。孩子一定會往我自己也不知道的方向而去,而那方向,肯定是比我還要糟糕的方向。我恐懼地幻想著,我時時想著社會新聞裡那些作奸犯科的人們,果真如此,作為父母的我不就失職了嗎?
想著以前的自己,就理解了我家爸爸困住的點,或許他的心情跟以前的我很類似。再想想,即使這麼些年,已經努力面對自己、疼惜自己的現在,當我聽著兒子那一句不信任的話語時,那幼時不被信任的委屈仍舊翻攪上來,讓我再度成為那尚未長大的孩子,向兒子發怒,希望他理解我;向兒子討愛,希望他相信我。
突然間,我似乎看清了。或許,我們根本就不是擔心會寵壞孩子,我們只是覺得自己不值得被疼惜,於是沒有能力疼惜親愛的孩子;或許,我們根本就不是擔心會寵壞孩子,我們只是不相信自己能擺脫自小揹上身的標準,找到真正的自己,於是不願意相信,我們有能力抵擋整個社會強加在我們與孩子身上的標準與價值觀,認真地正視孩子,勇敢地慢慢陪著孩子成長,在生活中給各種眼光,在困境中陪著找各種方法。

為了孩子,成就更好的自己
真是如此而已!
想清楚了箇中緣由,我再一次告訴自己,
要理解那個小小的,有委屈的自己;要接納幼時那力有未逮的父母
要理解長大成人,但不完美的自己;要接納已盡力扶養你長大的父母
同時也要理解,
生命中重要的人,也有當年那個小小的,有委屈的他
生命中重要的人,即使長大成人,也能不完美
我試著,在各種人際衝突中,保持覺知,看出困住自己的結,接納它並與之和解。看出困住他人的結,盡力疼惜對方,等候他慢慢地逐個解開每個結,我相信,只有這樣,完全的自由才能終將再度回到我們身上,讓我們真的成為獨立的個體,也才能讓我們與孩子保有最單純的關係,全心全意地協助他成為他想要成為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