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告解- 母親節你聽不到的真實心聲

那天在公車上看到一個媽媽推著嬰兒車,發現自己到站卻差點來不及下車,她急忙向司機大呼稍等,在眾人目光下,奮力卻俐落的穿過人群抬著嬰兒車下了公車。看著這一幕,想起自己,孩子還小時,我也常獨自帶著兩小到處玩,慶幸在老大嬰兒時就買了號稱最輕便的秒收車,讓我可以一手抱起小的,另一手快速收起嬰兒車,背在肩上,空出手來牽老大。一整天在外的出遊,我知道如何輕簡方便的同時應付兩個,孩子的餵食、午睡時間的應變、尿濕褲子的緊急處理、受傷了、流汗了、渴了累了吵架了…,幾乎任何繁瑣的狀況我都可獨自應付,所有戰鬥技巧我都自信很上手。

 

看著這位「後輩」媽媽,突然有個感觸,常常我們見到,一個媽媽可以同時帶著兩個孩子去上課、買菜、看醫生、出去玩、罵小孩、盯著大的安撫小的…,媽媽「以一打二」這景象隨處可見,但爸爸呢?或許爸爸獨自帶一個幼兒還應付得來,但我們極少看到一個爸爸單獨同時帶兩個孩子出門,尤其是嬰幼兒。如果爸爸帶一個小孩,旁邊會有媽媽顧另一個。當爸爸可以獨自同時顧兩個孩子,通常是孩子已經到了學齡的年紀(也就是不需太高戰鬥技巧對付的年紀),爸爸以一打二帶小孩的「功能」才得以發揮。

 

所以媽媽們的「技能」是怎麼來的?女人是天生就會當媽媽的嗎?在公車上不顧形象大聲呼叫、想辦法搬嬰兒車、揮汗跟幼兒周旋、扮黑臉兇小孩…,這些女人在當媽媽之前就是這樣嗎?當老公們在抱怨妻子不像婚前那般溫柔有耐性,必須了解到一個事實,一個女人不會、也不願意突然變成歐巴桑的,如果環境需要女人有戰力,她就沒辦法回去當撒嬌的女朋友。從小姐變成阿桑,是逐漸、日積月累成型的,是適應眼前環境的結果。有句台詞很貼切,「有女主角可以當的話,誰想當諧星?」。在生孩子之前,對養兒育女多有不切實際的浪漫想像,只有實際走過一遭的母親們,才知想像與現實差距的箇中滋味。當然,每個家庭的條件不同、資源(或支援)不同,讓媽媽們呈現的面貌也不同。

 

via Pixabay
via Pixabay

 

媽媽們對母親節收到禮物卡片蛋糕固然開心,但,想知道媽媽們最想要什麼嗎?以下幾點是媽媽的真心告解。

 

媽媽其實想…:

  1. 睡到自然醒。幾乎每天媽媽都是全家最早起床、最晚睡覺的人,上班族還有週末可以期待,媽媽們是一週七天,天天睡不飽,更別說當孩子更小的時候,如果是夜奶的孩子,不巧老大剛戒夜奶,老二就來接力賽,人生中長達幾年的時間是沒有一覺到天亮這回事的。就算長大了,小孩就是有辦法在上學時叫不起來,放假時偏偏早起來吵你。

 

  1. 獨自(或跟姐妹)去旅行。結婚生子後的旅行一定是全家出遊,每次的行前規劃,都是以家人的需求為優先考量,將自己的需求(甚至行李空間)減到最小,從出發前開始擔憂是不是漏了什麼,有哪裡沒安排好?對媽媽來說,這種旅行像「帶團」,怕團員不滿意遊興盡失,其實媽媽很想卸下領隊的責任,來一次真正的放鬆假期,回到飯店不用累得要死還得先幫小孩洗澡、不用遷就小孩捨棄某些美食、不用怕逛到腿痠小孩吵著要抱。這種時候就很想勸告未婚女性們,利用有孩子之前盡情享受旅行的自由吧。

 

  1. 跟「另一個自己」組雙人組一起帶小孩。媽媽們應該有過「正在與兩小孩奮鬥時,眼光瞥去,老公正悠閒地在沙發滑手機,不禁一肚子火上來」這種經驗吧?你覺得爸爸應該要「主動」知道何時接手,但他們真的不知道,如果是娘家媽媽,當你在弄老大時、娘家媽媽就會「自然的」知道該幫老二做什麼,分工合作、進度流暢。但回到自己家,明明老公在旁邊,卻沒有讓育兒工作有「二對二」的效率,反而是「一對三」的疲憊。你會想,要是老公能像「另一個自己」知道何時該做什麼就好了,有時你寧願自己帶兩個小孩,還不用多顧一個,更累。

 

  1. 成為餐桌上不是最後一個動筷子的人。有人說過,當了媽媽之後,會有一年的時間吃不到「熱的」食物,雖是玩笑話,但一針見血。食物一上桌,爸爸自然的開始動筷,而媽媽永遠不會夾第一口放進自己嘴裡,忙著張羅孩子進食的前置作業,怕小孩坐不住,要趕緊先餵,這時自己一口都還沒吃,看著麵已經泡在湯裡顯然不好吃了,想著,下次想吃拉麵還是自己一個人的時候再點好了,又想著,媽媽選食物的自由是跟著孩子的年紀才逐漸開放呀。

 

  1. 不要成為一個無聊的妒婦。媽媽們,尤其是當過全職媽媽的,當老公說下班後有聚會,會晚點回來,竟嫉妒他可以「自由」安排社交生活,嫉妒他可以想運動就直接去,可以想洗澡就洗澡、想大號就大號。而自己經歷過每一個小時身旁都被小孩綁住的日子,嫉妒老公可以安排行程不用先考慮要託誰幫忙帶孩子,而自己做什麼都必須先想到孩子。然後又驚覺自己有這個想法跟一個怨婦沒兩樣,怎麼可以這麼不灑脫不體貼,先生上班已經很辛苦了,有自己的生活是應該的,不想擺臭臉給老公看,不想當一個不討喜的主婦,但我自己呢?我也希望有人注意到我沒有自己的生活……。兩方對白在內心交戰,結果陷入腦內劇場情緒高低的無盡循環…。

 

  1. 放心的生病。媽媽這個職業一旦生病也很難請病假,媽媽生病,意味著身邊其他人要分擔自己的工作量,不想因為自己打亂了全家人的生活節奏,在體力能負荷的範圍內還是撐著做,但是暗暗懷念以前生病可以光明正大地躺在床上想睡多久就睡多久,從來無需自責身體不好,但現在你擔心生病對其他家人的負擔多過於擔心自己的健康。

 

  1. 讓老公試試自己帶小孩一個禮拜。這個念頭尤其容易出現在每次老公說「不要對小孩不耐煩」,或是在旁邊下指導棋「你應該….」、「你為什麼不…就好了」的時候。還是那句台詞,有優雅媽媽可以當,誰想當失控的肖婆?

 

  1. 能想起當「女人」的感覺。從小姐變阿桑,是因為已經沒有餘裕顧自己了,以前,還有時間跟精神保養、化妝、慢慢選衣服,約會拎個小包包出門。回想起來都像上輩子的事,現在出門兵荒馬亂,一邊催小孩一邊記得把孩子的水壺餐具塞進雙肩後背包,弄好了孩子才開始準備自己,用最短的時間隨便抓一件可以遮小腹的衣服套上,哪還有時間化妝。「戀愛對象」是婚前約會時另一半眼中的你,現在你是他「孩子的媽媽」,你被期待的舉止表現無法回到女朋友時代,身份不同、要求也不同。當另一半懷念你以前的樣貌跟性格時,其實,你比他更懷念啊。

 

via Pixabay
via Pixabay

 

母親節對很多媽媽是一天的開心與休息(有些人連休息都沒有),但大多數媽媽真正想要的,是日常的體諒與感激,希望身邊的家人能意識到,看似順暢的生活節奏進行,並非「自然發生」的,而是靠媽媽們推動著這些生活環節,是一個細節接著一個細節的安排。其實只要一句「辛苦了」、「果然只有媽媽才做得到」…這些膚淺的讚美,媽媽雖然嘴上抱怨,還是會心甘情願的做牛做馬。媽媽們的心願只是想「被看見」,「被肯定」有能力當個稱職的媽媽而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