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對溝通方法,找對親密親子關係

先說個我家有些久遠的小故事。

 

兒子兩三歲的時候,我家老公很會罰兒子站。

 

有一次,兒子犯了錯,被罰站。他哭紅著眼罰站了好一陣子,那時還沒有找到教養好方法的我,也認同老公的處罰方式,但卻又因為心疼兒子,很矛盾地在兒子罰站旁的廚房裡偷偷陪他,只因為怕罰站的地方太黑,對他的心理造成不明影響。

 

大約半小時後,老公走到罰站的兒子身旁,問兒子:「你知道自己哪裡不乖嗎?」兒子膽怯又害怕地小聲說:「我的頭不乖。」老公說:「不對,你再想想看」兒子想了一下大嘆一口氣鼓起勇氣膽怯地回答:「我的腳不乖。」這時,老公有些哭笑不得地對兒子說明他做錯了什麼,然後兒子在一旁點頭如搗蒜地稱是。當下我居然有個想法冒出來,兒子難道是為了趕快離開現場而應付了事?

 

當時兒子的回答在那時的我心裡,引起了小小的漣漪。我開始思考,處罰似乎並不是教養孩子,以及與孩子溝通的好方法,到底真正的好方法在哪裡呢?如果在孩子小時候依靠處罰來教養孩子,那孩子長大時該怎麼辦呢?我有把握趁孩子還小的時候就把他完全依照自己的想法敎好嗎?我該怎麼樣進到那遇到處罰就想趕快逃避的孩子內心世界呢?

 

via Pixabay

 

好多好多的疑問在那之後,不斷地冒出來。所幸也開啟了我尋找好方法的契機。而我認識的第一個真正的好方法就在《父母效能訓練》一書裡,由於這本書全是文字,理論與實際親子對話狀況並存,因此頁數頗多,我邊照著試做,邊得到實際驗證,效果非常好。換了方法,也改變了我跟兒子間的緊張關係。但我想對於急著馬上找到方法的媽媽來說,這本厚厚的書可能有點緩不濟急,不容易入門。於是,另一本書就被我從日本網路書店裡找到,雖然並不全部收錄《父母效能訓練》裡面所提的概念,但由親身實踐的日本小學校長阿部厚仁執筆出書,把親子溝通重點作法分章節條例式地加以說明,再輔以實際狀況的漫畫,在碰到問題時,立刻找到可以實際用來跟孩子溝通的方法,這本書真的貼近心急的媽媽許多。

 

作者阿部厚仁校長說,現在孩子動不動就說些粗魯的話,除了同儕與網路的影響之外,主要還是由於父母沒有對孩子用對的語氣與語言溝通。我發現,阿部厚仁說得很貼切,我們真的很容易在情急之下就毫不考慮地用負面語氣與語言來與孩子溝通:「慢吞吞地在做什麼?」「哭什麼哭!」「笨蛋!你在做什麼?」「連這個都不會嗎?」……厚,心平氣和下想想這些對話,都會覺得說出這些話的好像不是自己,而懷疑自己是不是有人格分裂呢!

 

阿部厚仁校長在《改變孩子的有效溝通》的前言裡,溫柔地說「要不要再靠近一點看孩子?想不想更細心一些與孩子相處?」「即使現在你跟孩子關係疏離,只要願意多花點功夫,多用些訣竅,多與孩子用心溝通、傾聽,假以時日,一切狀況都會朝好的方向改變,這本書裡所說的方法,我們在學校裡都已經得到驗證。請試著做做看,相信你跟孩子也能擁有快樂的親子時光的。」

 

他說的,真的是為人父母的我們,想要達成卻好像很難構著的夢想。但卻以溫柔的語氣為我們開了一扇窗,似乎只要循著書中的方法試試看,親子和樂的畫面就離我們不遠。

 

讀了這些書,我決定要試試這個看似有效的方法。

 

當兒子女兒的言行舉止出現超乎我想像的情況時,心裡想著要怎麼跟孩子說的這件事遠比情緒跑得快,也因此少了不少衝突場面,取而代之的是,我更了解孩子的心情與想法,而孩子也能理解我是在乎他們的心情。彼此因為這些方法有了溝通橋樑,心與心更靠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