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是新課綱9大素養之一。看起來抽象,但藉由好的課程設計,能夠讓學生調整本質性的基礎,道禾實驗教育學校的茶道、書法課程,就是個設計細緻的例子。 Read more
道禾實驗教育學校〉以茶道、書法磨身心素養

「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是新課綱9大素養之一。看起來抽象,但藉由好的課程設計,能夠讓學生調整本質性的基礎,道禾實驗教育學校的茶道、書法課程,就是個設計細緻的例子。 Read more
作者:杜大澂
11歲的台灣小學生Derek,小小年紀已開始用自己寫的兒童遊戲程式,三度獲得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官網推薦。而對於孩子熱衷電腦遊戲創作,他的父母則始終抱持開放的立場,讓孩子盡情嘗試。
網路世紀給予年輕世代的機會,可能超出想像。像Derek這樣一個台灣小學五年級的學生,設計的遊戲已三度獲得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官網推薦,激勵Derek不斷深化自己的學習。
台灣未來教育該怎麼走?什麼才是「對的」?太多的人在摸索新路:創新的教學模式、發展新的教案、嫁接新的資源、使用新的工具、嘗試新的運作。
即將上路的12年國教新課綱,精神與相關配套與世界同步,都強調素養導向的課程。不僅要讓孩子學到知識,更要具備良好的態度及能力,成為終身學習者。
小學四年級就愛上電腦、長大後致力翻轉外界對「駭客」刻板印象的李倫銓認為,任何孩子的人生在某一個階段都會有契機出現,可能是家人提供、外人協助或自己發掘;他的契機是一台AppleⅡ電腦,而那不過就是台父親友人暫放在家裡的機器罷了。 Read more
讓孩子發現、發揮天賦,是教育教養中關鍵重要大事。天賦的探索與選擇,聽起來很抽象,但其實是有跡可循的。《未來Family》在去年12月號與今年1月號分別推出天賦首部曲與二部曲,對於天賦探索的各種線索、天賦發展的各個階段等等,深入報導;本月再推出天賦三部曲,聚焦在天賦的選擇,針對天賦從萌芽到發光的歷程,進行更細緻的討論,企圖梳理出一些可依循的原則和具體的做法,也採訪了10位走過這段歷程,而且在所屬領域中有所成就者,彙整出具體步驟,讓父母幫助孩子,在能力所及的範圍內去選擇最有興趣的事。 Read more
很多人佩服我們勇於帶著兩個小小孩走出舒適圈;其實我們不是走出舒適圈,而是讓全世界變成孩子的舒適圈,在學習的黃金期,讓他們在視覺,嗅覺,觸覺,味覺與聽覺的五感,能夠充分,豐富的接受多元的刺激。 Read more
關注每個孩子不同的才能,適性揚才,是當前教育的新主流思潮。因此,找出孩子的天賦傾向,也成為父母的新焦慮。孩子能否發現、發揮天賦,家長扮演關鍵角色,並需要老師攜手合作。《未來Family》將推出「天賦三部曲」,以連續性大型報導,探討在生命不同階段找到、發揮天賦的人,他們的天賦追尋之路。第一部曲聚焦在學生時期,於數理、語言、特殊技藝、運動等不同面向已有好表現的人,他們為何這麼早就有了特定方向。並採訪多位專家,整理出5大具體做法,也根據父母師長最常遇到的疑問,整理出關於天賦的Q&A。 Read more
北一女校長楊世瑞認為,「女生數理能力比男生差」是刻板印象,男女生各有擅長能力。做為北區高中女生第一志願,北一女如何鼓勵女生學習數理科學、提高她們的興趣?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