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諮商的同事說她最怕放長假,一放假,家長有閒,就會檢視孩子的功課,一旦發現成績不夠理想,就會責罵孩子和配偶,家裡就會雞飛狗跳。我在美國有個朋友,先生是外科醫師、太太是骨科醫師,平日都忙到半夜才能回家,孩子當然都已經睡了。只有耶誕節時不必看診,有閒在家中,便把兒子功課拿來看一看。結果每一年耶誕節都大吵架,互相責怪對方只顧事業,沒有管好孩子,有一年還把孩子從床上抓起來,丟到游泳池去。 Read more
洪蘭:善用科學證據做教養判斷

從事諮商的同事說她最怕放長假,一放假,家長有閒,就會檢視孩子的功課,一旦發現成績不夠理想,就會責罵孩子和配偶,家裡就會雞飛狗跳。我在美國有個朋友,先生是外科醫師、太太是骨科醫師,平日都忙到半夜才能回家,孩子當然都已經睡了。只有耶誕節時不必看診,有閒在家中,便把兒子功課拿來看一看。結果每一年耶誕節都大吵架,互相責怪對方只顧事業,沒有管好孩子,有一年還把孩子從床上抓起來,丟到游泳池去。 Read more
Scholastic出版社為了了解各國際對兒童閱讀的推廣情況,調查了美國、英國、加拿大、澳洲、印度等五個國家,6~17歲的孩子與他們的家長,得出許多有趣的觀察。 Read more
做媽媽的聽到孩子回家哭喪著臉說:「媽咪,我沒有朋友。」肯定萬般滋味在心頭,恨不得能到學校親自明查暗訪,想辦法讓孩子和朋友們愉快的交往吧! Read more
比起從前我們的「硬背時代」,現在幼兒接觸英語的管道更加多元,且接觸的方式也更加生動活潑,這是我帶雙丁上幼兒英語課程的親身經驗。 Read more
學校總共有三個班,最近老師們對大班下學期在做幼小銜接的準備時,到底要不要給回家作業,出現了不同的看法,激盪出很多火花,頗有意思。 Read more
每天去接你們放學到回家的這30分鐘,是我最期待的親子時光。
在車上,你們總會爭先恐後地說:「今天換我先說了,昨天是你先說耶!」另一個則會說:「我要說的比較重要啦,我先說」接著一直麻麻、麻麻的叫著,看到你們迫不及待地想與我分享你們在學校發生的各種趣聞,當媽媽的沒有一個會覺得不幸福吧。 Read more
有一個阿姨輩的家族朋友常常提到兒子就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哭訴兩個成年兒子如何不體貼、如何傷透她的心,家裡長輩提醒她太疼兒子,也舉例其他親戚是如何教養同齡孩子讓她參考,但她只是自怨自艾,說是別人命好,生到的是好孩子。轉述這事給我聽的長輩搖頭嘆了句,「慈母多敗兒」。 Read more
我不是一個迷信「孩子不能輸在起跑點」的媽媽,相反的我一直深信有些事在起跑點前就搶先開跑是有害無益,我一直注意著各個學派理論(蒙特梭利、華德福什麼的)「什麼幾歲之前用手指寫不用握筆」、「什麼掉第一顆牙之前不要教寫字」、「什麼英文要在中文底子打好之後再教」之類的論點。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