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洪蘭
有閱讀能力才能大量吸收新知,做出批判性的思考。而批判性思考是創新的必要條件。自信在最後,因為自信來自同儕對你長期的肯定。當孩子有知識、有創新能力時,自然有自信。
父母不必太憂心,不論世界怎麼變,只要孩子有學習新知的能力,未來都是他的。 Read more
作者:洪蘭
有閱讀能力才能大量吸收新知,做出批判性的思考。而批判性思考是創新的必要條件。自信在最後,因為自信來自同儕對你長期的肯定。當孩子有知識、有創新能力時,自然有自信。
父母不必太憂心,不論世界怎麼變,只要孩子有學習新知的能力,未來都是他的。 Read more
作者:杜大澂
11歲的台灣小學生Derek,小小年紀已開始用自己寫的兒童遊戲程式,三度獲得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官網推薦。而對於孩子熱衷電腦遊戲創作,他的父母則始終抱持開放的立場,讓孩子盡情嘗試。
網路世紀給予年輕世代的機會,可能超出想像。像Derek這樣一個台灣小學五年級的學生,設計的遊戲已三度獲得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官網推薦,激勵Derek不斷深化自己的學習。
作者:王惠英
走進台北市大安運動中心旁的和平實驗小學,彷彿置身歐洲學校。寬廣的空間、明亮的色調、吸睛的裝置藝術,加上注重孩子主體性的課程設計,展現出獨特的學習樣貌。 Read more
小學四年級就愛上電腦、長大後致力翻轉外界對「駭客」刻板印象的李倫銓認為,任何孩子的人生在某一個階段都會有契機出現,可能是家人提供、外人協助或自己發掘;他的契機是一台AppleⅡ電腦,而那不過就是台父親友人暫放在家裡的機器罷了。 Read more
很多人佩服我們勇於帶著兩個小小孩走出舒適圈;其實我們不是走出舒適圈,而是讓全世界變成孩子的舒適圈,在學習的黃金期,讓他們在視覺,嗅覺,觸覺,味覺與聽覺的五感,能夠充分,豐富的接受多元的刺激。 Read more
由國際教育成就調查委員會(IEA)主持的「國際閱讀素養調查」(PIRLS),近日公布2016調查結果。台灣在這次測試中排名第8、平均分數559分,排名與分數均較2011年進步,但從新增的e-PIRLS結果看來,台灣的數位閱讀素養大幅落後紙本閱讀素養,值得關注。 Read more
《未來Family》在10月號報導了「2017年兒童及青少年閱讀習慣調查」的第一部分,分析了目前台灣的青少兒閱讀現況,以及書市趨勢與國際觀察。這次將接著探討調查的第二部分──閱讀的最基本問題:為什麼讀?為誰而讀? Read more
前言:人工智慧(AI)時代來臨,孩子要學什麼、怎麼學,才能夠迎向不確定的未來世界?答案聽來很簡單卻不容易做,那就是「讓孩子的天賦自由」,也就是「做最好的自己」,幫助他們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 Read more